马来西亚国防部长穆罕默德·哈立德诺丁刚抵达北京富盈策略,连欢迎仪式都没结束,就直接走进了中国航天科工的装备展示区,直奔摆放着-12E导弹的空间。他停留的时间不短,盯着那枚实弹,随行人员围着频频拍照,手基本没放下过。通常第一天是会见高层或开场礼节,但大马防长的首个动作却是直奔导弹。
现场气氛安静而凝重。并排陈列的装备中,长达七米、外形修长的鹰击-12E从外观看不出什么秘密,但摆在外国代表团面前的是真实的战斗构型,而非模型,这种对外展示并不多见。能被允许这样近距离观察,透露出中国与马来西亚之间的一种特殊信任。
鹰击-12E的亮点在于其时速接近马赫4的突防能力。300公里的距离内,敌舰只有不到两分钟时间做出反应,而常见的亚音速导弹则能给防御方留出五六分钟。缩短防御窗口意味着对手拦截难度成倍增加,这正是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真正杀伤力。
富盈策略
与俄制P-800“宝石”相比,鹰击-12E速度更快;与印俄“布拉莫斯”相比,它的机动灵活性更强。尽管出口型号的射程仍受限于290公里,中国在速度和突防环节做了改进。马来西亚目前的主力仍是飞鱼MM40Block3,射程约180公里,速度0.9马赫。对付商船尚可,但用来应对先进海军舰只有些吃力。邻国菲律宾已拥有布拉莫斯,印尼部署宝石,新加坡依靠紫菀防空建立对海火力屏障。马来西亚若继续停留在飞鱼时代,在区域竞争中难免显得薄弱。
地缘位置让马来西亚的动作备受关注。马六甲海峡每天有上千艘商船通过,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要道就在其海岸线旁。谁拥有更强的封锁与防御工具,谁就能在这片狭窄水道里拥有更多发言权。鹰击-12E一旦列装,不仅是装备更新,更是战略姿态的再塑。
中国选择把鹰击-12E拿出来展示,是一种定向的战略表达。过去很少有国家能在实弹层面接触这类装备,马来西亚被直接邀请,说明双方的安全合作正进入一个新层次。回顾近几年东南亚的军购潮,每一次引进先进导弹系统都会牵动周边的警惕。这次访华不再绕圈子,直冲主题,是一种加速补课。
超音速导弹的杀手锏不仅仅是速度,末段的俯冲和掠海也是致命设计。鹰击-12E在终端阶段能低至数米贴海飞行,雷达测不全,防空火力来不及反应。区域内除了配备美制顶尖防御系统的少数国家,大多数面对这种导弹时都缺少应对选项。
马来西亚防长的这一举动也显示了中国在军工市场地位的变化。在长时间被美俄把持的领域,中国拿出鹰击-12E,形成了性价比、性能兼顾的组合。对于没有无限预算但急需战略保障的中等国家,中国的设备反而是最务实的选择。如果说过去东南亚的导弹格局还是亚音速平衡,如今已逐渐迈入以超音速定义的阶段。大马若引进鹰击-12E,将成为东南亚又一个拥有秒杀窗口能力的国家。这会让邻国重新评估海峡周边的防御部署,也可能迫使部分国家寻求更高级别的防空系统。
在北京航天科工的展区里,鹰击-12E并不是唯一亮点,但却是最惹眼的一件。大马防长停留的画面显示,他似乎在现场不断与中方专家讨论性能细节。官方消息没有公布更多内容,但行程上的这一站本身已经足够说明优先顺序。对于马来西亚来说,拥有鹰击-12E不仅意味着补齐短板,还可能在区域竞争中形成威慑力。尤其在马六甲海峡这种关口型地带,一旦出现危机,谁掌握超音速反舰导弹,谁就能实质性改变局势。
不少观察者注意到,中国在这次展示中展现的开放态度,并没有遮掩,而是把最核心的实弹推到外国客户眼前。这种举动背后既是对产品的自信,也是对合作伙伴关系的信任。马来西亚成为首个在正式场合看到鹰击-12E实装的国家。
可以预见的是,鹰击-12E的曝光将成为整个东南亚军备讨论的焦点。无论马来西亚最终决定如何,这一动作已经让区域态势发生了心理上的波动。没有人会忽视一枚马赫速度的导弹可能带来的战略后果。事件发生在访华首日,带有某种象征意味。走下飞机就奔向导弹展区,这种安排实在罕见。比起冗长的礼节,这样的行程安排更直白,也更有冲击力。当马来西亚的导弹库被超音速武器刷新之后,周边如何看待海峡里的这位新角色?这个问题还没有答案富盈策略,但眼前的画面已足够让人思考:当区域格局被速度改变,反应不够快的,又将是谁?
大牛时代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